怀念朱践耳:他把一切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导读 近日, “大爱无疆·丰碑永在——纪念朱践耳先生诞辰100周年研讨会” 在上海市文联文艺会堂举行。上海音乐家协会顾问、作曲家陆在易这样...

近日, “大爱无疆·丰碑永在——纪念朱践耳先生诞辰100周年研讨会” 在上海市文联文艺会堂举行。上海音乐家协会顾问、作曲家陆在易这样评价他心目中“作曲家的楷模”:“即便是超凡的天才,如若离开了勤奋,也终究成不了一个民族、一个领域不可替代的大家。朱践耳是我所见过最为刻苦,最具进取和探索精神的作曲家之一。”而执棒了朱践耳所有交响乐作品的指挥家陈燮阳也动容道:“他的作品始终和人民心连心,他把自己一切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令人钦佩。”


图说:朱践耳


勤奋、拼搏、永不停止地探索


朱践耳本名朱荣实。代表作品有《翻身的日子》《管弦乐》《节日序曲》《交响乐大合唱英雄的诗篇》等。在近70年创作生涯里,朱践耳的音乐创作几乎涵盖音乐领域所有体裁,包括交响曲、管弦乐、室内乐、民族器乐、交响大合唱、合唱、舞剧音乐、歌曲,均有佳作或经典留世。但他始终低调处世,从不自负,多次坦诚地谦称:“我是在为后人铺路”。

朱践耳的交响乐创作立足于传统,并借鉴西方技法,在现代的艺术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新的音乐语言,赋予传统民族文化新的思想内涵。他曾说:“音乐创作从古典时期的共性写作到近现代的个性写作的演变是一种进步的趋势、必然的趋势。几乎每一个作曲家都在艺术探索和艺术追求中,力求别出心裁,另辟蹊径,为自己寻找一个与众不同的定位。”

正是不懈地探索、始终保持深层次思考,让朱践耳成为了一个传奇。他在花甲之前开启交响乐创作,并于64岁完成第一部交响曲,这在中外音乐史上极为少见。1985年至1999年,朱践耳连续创作了10部气势恢宏的交响曲,加上《小交响曲》,一共写了11部交响曲。

图说:纪念朱践耳先生诞辰100周年研讨会现场

为摆脱习惯性理念和技法的束缚,朱践耳的创作之路异常辛苦,但难得的是,他以每年一部甚至两部频率在推出新作,而且每部作品的样式、内容、风格、技法都在改变。在陆在易看来,这“出奇的勤奋、忘我的拼搏、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正是朱践耳能在晚年再度迎来创作高峰期的根本原因。


天赋、才华、伟大的爱国者


“我和朱(践耳)先生共事三十余年,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朱践耳一生所写11部交响曲,均由著名指挥家陈燮阳指挥首演。他们是至交好友,也是最佳拍档。陈燮阳曾深情说:“我与朱践耳是不可分割的。”两人合作充满着艺术碰撞的火花,陈燮阳说:“每次排练新作,我都会请他上台分享作品内涵和情感。试奏时,发现个别地方演奏效果不理想,就建议他修改。有些意见他会接受,有时他也很坚持。”

当然,朱践耳也常会给陈燮阳“出难题”,“他的《第七交响曲》需要用50多件打击乐器,我们四处寻找,有的还需自己制作。而《第十交响曲》(江雪)中有京剧的吟唱、古琴的琴音,节奏必须掐得非常准,稍有差池就会出岔子,可以说是我指挥过最难的交响曲之一。”

在陈燮阳眼中,虽不是科班出身却能无师自通的朱践耳,委实是难得一见的音乐天才。“他是一个旋律大师、和声复调大师、管弦乐法和配器大师。他的耳朵是立体的,你听他的《第三交响曲》,西藏的画面一下就出来了,我想你到了西藏,若没有这样好的耳朵,也写不出这样身临其境的音乐。”

然而,让陈燮阳略感遗憾的是,朱践耳的每部作品都有探索,因而普及也有难度:“一般交响乐团演奏他的作品,无非就是戏剧等等,但那些唢呐曲一般人就吹不了。还有包括某些难度较高的作品,对指挥和乐队都是挑战,也希望能被多多演绎。”


反思、自信、中国交响乐领路人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孙国忠认为朱践耳的交响曲带给世界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当代中国艺术音乐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它存在于中国音乐的传统土壤,同时又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已具备了自己的特质。

朱践耳所创作的11部交响曲堪称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在孙国忠看来:“中国音乐界总是在强调自己的音乐要有民族性,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朱践耳等优秀作曲家才开始意识到当代中国音乐的民族性应该建立在艺术现代性的基础之上。因此,中国音乐界兴起了对当代西方各种作曲技法的学习、研究和运用。”

诚如陆在易所说:“朱践耳是作曲家也是思想者。”孙国忠也强调:“朱践耳的音乐不仅展示了个人的心路历程和艺术情怀,更蕴含着历史的反思。正是这种反思意识、人文精神和独特的交响思维,使得他的音乐在震动中国乐坛的同时,也引起世界的关注。”

据悉,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交响乐团共同承办,上海音乐出版社有限公司、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协办。此外,明晚8点,《经典947音乐加座》也将推出“至诚至真”今晚我们一起忆践耳——纪念朱践耳先生百年诞辰特别专辑的视频直播。(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